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这些规定应该了解,错过就难挽回了!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六十四条: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行政机关不履行的,提起诉讼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六十六条:对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提起诉讼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陹1、请问行政法其包括哪些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法包括行政实体法和行政程序法两部分:1、实体法包括: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2、程序法包括:行政诉讼法等。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等。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法律关系,规范行政组织、行政职权、行政行为实施的方式、程序、监督以及行政相对人权利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行为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
2、法律解释是我国行政法法源吗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都是正式法律渊源。司法解释都是我国法律的渊源。我国行政法的法源1.我国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于制定法。2.作为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法律解释、条约和协定。〈1〉宪法:是我国最高位阶的法源。〈2〉法律:作为行政法的法源,包括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非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在数量上是行政法的主要法源。〈4〉地方性法规:是指〈宪法〉和〈立法法〉所确认的有权限的主体制定的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的条例。〈6〉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发布的规章。